新华网刊登彭龙校长文章: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15-03-29 00:01:57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3月28日,新华网刊登了校长彭龙的文章:《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全文如下:

 

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作为亚洲灿烂文明中的一员,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劳动与奋斗中,创造了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虽历经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悠久的生命力,在于她的开放包容特色。这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境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创造,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与世界文化特别是与亚洲文化的交流上。早在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西域的物产和音乐,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音乐风格。中国的儒学,影响了日本、朝鲜的学术文化发展;南亚的佛教,也影响了中华文化。汉唐时期对域外文化的吸收消化,促进了汉唐灿烂文明的出现;而唐宋时期中华文化的远播,也影响了东南亚诸国的发展进程。15世纪初,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时至明清之际,尽管官方采取了“海禁”政策,民间的海外交往并没有止步,民间通过海上丝路的中外交通日益发达。中国的一些商人和平民,泛舟海上,往来贸易,甚至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定居,成为今天海外华侨的祖先,为远播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亚洲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亚洲国家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联系。发端于中国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承载亚洲经贸人文往来的友谊之桥。正是在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彩而和谐的亚洲文化逐渐成型并为人类文明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通过自身努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亚洲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东亚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东亚奇迹”,并成为世界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把握亚洲发展脉搏,找准地区国家的利益契合点,适时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要倡议。
    现在亚洲各国沿着古老的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频繁往来,丝路和平互利、开放交流的精神和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功效将再次呈现,亚洲各国都将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在人类结成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亚洲各国的共同诉求,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国家文明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增进世界理解今日中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是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面临共同难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亚洲既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是热点敏感问题较多的地区,亚洲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同邻国关系,实现邻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妥善解决彼此争议和矛盾,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实现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建立健康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确保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和平稳定又丰富多彩的根本保证。这些古老的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增进世界理解今日中国的有效途径。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各种文化记载着中国人在漫长岁月里的活动、思想和创造,汉字、书画、中医、武术等文化瑰宝,堪称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锤炼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品格,构建了中国人日用不觉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天,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而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沿着自己的路奋斗追梦,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历史经验表明,强国之路始于周边。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要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亚洲人民的梦想连接在一起。中国越发展,同亚洲和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就越需要巩固在亚洲的战略依托。“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不仅是中国对亚洲前途和命运的责任和承诺,更是中国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所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同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认同、更支持。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做出符合亚洲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对话,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要继续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文化、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通过交流互鉴,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我们要根据亚洲国家的实际需要,继续向他们提供奖学金和培训项目,帮助亚洲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我们要突破语言藩篱,向民众翻译和介绍更多本国与他国的文学作品,为文明的对话与互相了解培育土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同亚洲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不断谱写人文交流新篇章。我 们要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广交朋友、广结文缘,拓展交流平台、创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链接:推动中华文化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