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拉伯学院院长薛庆国教授分别在阿拉伯世界主流报纸《生活报》和《金字塔报》撰文,阐述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9月19日,总部设在伦敦的泛阿拉伯重要报纸《生活报》(Al-Hayat)以四分之三版的篇幅,刊登了薛庆国的长篇文章《丝绸之路:对阿拉伯疑虑的中国回应》(文章原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像丝绸一样柔软?》)。在文章中,薛庆国简要回顾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及其影响,介绍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与重大意义,并较为详尽地回应了阿拉伯世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疑虑,即:中国当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和目的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阿拉伯人要在“对立的”中美两强之间选边?它对于当前陷入动荡之中的中东意味着什么?它能否纠正全球化的不公?
对于阿拉伯世界的上述疑虑,文章认为:中国在当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由国内、国际经济、政治的总体格局与形势变化决定的。“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一带一路”走的不是冷战式你死我活的老路,而是一个针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全球化进程进行改革的漫长过程。“一带一路”不应该是中美两强对抗争利的博弈场,而应该成为中美探索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实验场。对于今天因互不信任、互相仇视而陷入动荡的中东而言,摒弃零和、寻求共赢的丝路精神具有尤为迫切的意义,它为中东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丝路精神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重要的精神产品,它是21世纪的中国“丝绸”。“一带一路”理应弥补全球化的种种不足,阿拉伯人的疑虑,也在提醒中国:无论是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过程中,都还存在诸多不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道路重新审视、不断改革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能否获得成功,在于它能否像丝绸一样柔软。
9月2日,埃及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金字塔报》(Al-Ahram)也刊登了薛庆国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发表时标题为:《阿拉伯人能从新丝绸之路得到什么?》。阿拉伯多个国家的十多个网站转载了薛庆国的文章。
《生活报》此文电子版的链接为:http://alhayat.com/Articles/11239153
《金字塔报》刊文的电子版链接为:http://www.ahram.org.eg/NewsQ/428967.aspx
(阿拉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