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学术研讨会引媒体广泛关注
发布时间:2011-03-26 18:29:50 来源: 北外新闻中心 编辑:

    3月19日,由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经济导报、香港文汇报、京华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媒体发文报道。其中,《经济观察报》以《陈雨露:日本大地震难改全球经济复苏走势》为题,《香港文汇报》以《专家解读:防范日本QE推高全球通胀》为题,对研讨会内容进行了报道。两篇报道的全文如下:

 

陈雨露:日本大地震难改全球经济复苏走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日本大地震还无法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基本走势。”3月19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在“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这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在陈雨露看来,如果排除掉核泄露失控这一因素,根据灾害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当是可控的。也就是说,由于灾后重建新创造的经济增长通常与公共设施、居民住所、生产性资产重置成本和企业运营损失大体相当,同时考虑到日本东北部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日本大地震还无法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基本走势。

但是,“日本大地震对于全球经济与金融的短期冲击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加以应对和防范。”陈雨露说。他的逻辑是,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正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步入经济复苏的正常轨道,通货膨胀率普遍较低,而新兴市场国家业已进入经济高涨期,通胀压力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作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供给国和能源、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日本为实施危机救助而采取的强力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日本具有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这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投资消费需求不足、出口贡献度高、国内储蓄、外汇储备与公共债务长期维持高位等特点。2010年,日本失业率已连续两年超过5%,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降至59.6%的历史最低点,特别是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200%,如果再加上此次地震的冲击,日本的这一经济增长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会不会身陷主权债务危机进而对全球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不言而喻,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中,自然灾害的频发不仅严重破坏人类积累的财富存量,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不断促使人们透过自然灾害的表面影响去深层次的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陈雨露认为,中国应该具备超前的战略思维与宽阔的人文视野,穿越危机,从东西文明交替以及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树立并引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类观。30余年改革开放的探索,作为后崛起国家的中国已经成功的开创了“中国发展模式”,其核心的成就有三:其一,成功引入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精神和创新思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其二,始终坚持渐进主义改革的模式;其三,充分发挥了三大比较优势,即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和举国体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汶川大地震的成功救援与该体制的优势密切相关。与此不同,日本是典型的“强市场、弱政府”而同时社会非常稳定的国家。两种模式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陈雨露表示,从本次地震后日本实施救援的实际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现代复杂社会管理之中,一个大国保持比较强的国家控制力将大有裨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摈弃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精神和创新思维。事实上,东西方文明各有长短、优势互补,我们只有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包容发展,才能推动或引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谈及中国参与危机救援应该采取的策略时,陈雨露认为,中国应当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优势,用人道主义精神和互助共赢的思想积极参与危机救援。就像上一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主动援助受困国家,以及近期从北非撤离中国公民,其他国家同样全力为中国提供了支持一样,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措施帮助日本抗灾,通过公共外交的运用来奠定未来中日政府外交和国家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契机。

 

專家解讀:防範日本QE 推高全球通脹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 對於日本大地震、海嘯以及核洩漏的三連環災難,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北京就「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經濟影響」召開研討會,北京專家認為,佔日本實體經濟約20%25%比例的旅遊及飲食、住宿等相關行業,或因災難遭受嚴重打擊,股市等虛擬經濟重挫將降低民眾消費能力,日圓匯率的動盪也將對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同時要防範日本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可能導致的全球通脹,但全球經濟起穩回升的勢頭不會受此影響而逆轉。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陳雨露等專家一致認為,日本目前正在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推動全球通脹。在全球經濟緩慢復甦階段,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已進入高漲期,通脹率也較高,須應對日本增加流動性和災後重建帶來的大量能源和資源需求,防範通脹壓力。

    日危機無礙世界經濟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徐一平表示,核洩漏是對日本的意外打擊。東北六縣整體生產水平佔日本全國的6%7%,如果全部毀掉其經濟損失可能將佔到日本GDP5%,當地的汽車輪鈷、在海上世界的三大漁業基地等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將影響世界核電發展走勢。但另一個方面,重建過程也可能將成為拉動日本內需的一個要素,中日兩國也可能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加強合作。

    人大財經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也認為,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GDP6%,相當於全球經濟的0.2%左右。如果核輻射不再發展下去,對全球經濟的向好復甦將不會產生很大影響。此外,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是否會造成巨大影響要取決於實體經濟等影響。日本這六個縣經濟總量只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6.4%。是否能夠使日本的經濟從去年的3.9%增長率降到0.9%還值得商榷。但是在芯片製造業、旅遊業方面,勢必將給日本帶來衝擊。

    而對於處於全球超高水平的日本主權債務,專家提醒應關注其是否會在將來釀成危機,一旦危機成為現實,將對日圓和全球外匯、資本市場穩定,以及中國外儲管理帶來巨大影響。

 

以下是其他有关报道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