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2050中国与世界论坛——2050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31 09:41:21 来源: 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 编辑: 郭玮

    12月29日,第五届“2050中国与世界论坛——2050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在我校外研社举行。本届论坛秉承“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未来战略”的宗旨,探讨2050国际格局的演变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由我校与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中国与世界论坛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广安小平故里书院协办,我校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

    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做大会致辞。论坛由中国与世界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教授主持。
    杨丹指出,从2050年看中国与世界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2050是重要的时点,对于中国是全面现代化的时点,对于世界而言也是重要的时点。我们描述当今的中国和世界,高频词就是大变局。如果说是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讲的是清朝末年中华文明第一次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500年未有之大变局,说的是近500年西方主导了世界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则是从1919年到2019年经历巨变的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二是世界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颠覆性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很难用历史和现在推断未来,需要用未来定义现在。三是中国新的国际定位。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崛起是二战后最重要的全球化现象。中国从追赶型大国走向未来引领型大国,世界需要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杨丹表示,未来世界无论如何变化,总体的趋势是国际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因此世界各国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有什么样的大学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在校的本科生20岁左右,到2050年,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时点,他们正好是50岁左右,正好是中国和世界的栋梁之才。他们的价值、认知及能力决定了未来世界格局,也决定了战争与和平。因此,今天的教育决定了未来的中国和未来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为未来未知、不确定的世界培养优秀人才。未来一流的中国大学需要有如下特点:一是价值引领,产生全球领先的思想和科技成果,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号召力;二是毕业生具有全球竞争力。
    在谈到这一论坛的意义时,杨丹表示,提问题重于找到答案,思想交锋重于达成共识,讨论过程重于你对我错。我们今天的努力,不在于我们的答案、共识和对错,而在于我们构建了一个思想的市场。市场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动因,也希望它成为中国思想、教育、文化全球引领能力的动因。未来不是自然到来的时点,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我们通过2050的讨论正在构建新的思维坐标,这个坐标的原点是未来,我们要用未来定义现在并以新的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才为主要抓手,担负起创造未来的共同责任。
    王孙禹教授指出强国目标需要工程人才,未来工程师培养十分重要。需要通过知识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塑造未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部长于洪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王忠民,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处秘书长卢迈先后主持了2050地缘政治格局、地缘经济与全球科技趋势、中国智库与2050世界等环节的讨论。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从多领域、跨学科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