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东沙湖论坛南北荟系列活动之“三中全会后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对策”研讨会在苏州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中心召开,研讨会由我校国际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办,南京敏捷企业管理研究承办。
东沙湖论坛南北荟系列是由我校国际商学院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学术沙龙活动,旨在就中国经济管理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沙龙每季度分别在北京和苏州举行。
来自中国南北方的学者、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代表在会议中提出上海自贸区为企业带来了国际化发展契机。此次研讨会还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参与国际贸易 抓住上海自贸区机遇
我校国际商学院孙文莉教授指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正处在不断向上的趋势中,这种积极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上海自贸区的制度 设计应充分关注金融与实体的关联问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而中国企业更应该抓住上海自贸区这个机会。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周鑫宇副教授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将继续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企业必须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 业要加强对国际规则和新技术潮流的学习,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层次的国际化机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规 避国际市场风险。
强调中国文化 平等合作不卑不亢
我校国际商学院牛华勇院长在讨论中提出,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企业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如何处理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的交流传播、 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当不卑不亢,用平等的心态谋求合作共赢。企业在对外 交流时,应当对中国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接受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
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徐培华主任进一步提出,当上海自贸区为企业带来机遇时,企业首先应该从提高产品的质量出发,将产品做精做细,让产品具有中国文化的特 色,以此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这种关注产品、稳扎稳打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好地提高竞争力,延长自己的寿命。
提高发展信心 国际合作主观能动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国际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机会,中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在国际化 的过程中,针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主编、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智石经济研究院秘书长 朱敏先生提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更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创新,更加自信地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张晓东先生表示,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他认为企业在国际合作当中,应该学会良性发 展,不能盲目追求产量效益,更多的应该关注企业精神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保证企业在国际合作中良性发展。
(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