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九大】北外五年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17-10-16 20:16:15 来源: 教务处 研究生院 科研处 编辑: 李茂林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推出“迎接十九大——北外五年发展成就系列报道”,回顾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北外争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期我们聚焦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外语人才培养优势,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加快非通用语种战略布局,打造北外特色通识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4月,学校成立PG麻将胡了2技巧-成为麻将高手院和国际组织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国家战略亟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端国际化人才。2017年5月,学校发起成立“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构建学术共同体,在同类院校中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未来,北外将不辱使命,继续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精通外语、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一、完善以外语为底色的通识型、创新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立足于“拓宽基础、多元培养、打破壁垒、促进融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人才培养平台,建立跨院系选课机制,改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最新修订的2016年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首次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12学分的学科方向课程,提供了10个学科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修,并以“第三外语”形式开设40余门外语通识教育选修课。同时,学校大力建设新生研讨课,聘请各学科领域知名教授、学者为大一新生开课。启动“北外特色经典阅读计划”,从2017-2018学年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北外读本》,作为礼物赠送给全体2017级学生。

 

 

 

   二、建立外语拔尖人才和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自2010年起,学校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力求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构筑“高原山峰”人才培养模式。至2016年,该计划共遴选了364名学生,拓展到我校全部9个外语院系,涵括所有本科招生的外语专业。在“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学校试点建立了PG麻将胡了2技巧-成为麻将高手院,希望真正打通院系、专业壁垒,变革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外语和专业教育,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术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发展的通道,培养融通中外文明的引领者。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成了国际组织学院,旨在培养和储备一批国际组织亟需,掌握并擅于运用国际规则,具有多语种语言技能、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学科知识的未来新生代高端外语人才。

 

 

   三、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推动本科招生机制改革

   经教育部批准,2016年3月,学校在本科招生环节启动了综合评价录取招生。2016-2017年,连续两年采取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方式。录取原则为依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能力测试成绩,以当地高考满分值按7:3的比例加总后形成综合评价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考生。综合评价录取符合目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于“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的改革目标,旨在招收一批具有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外语学习能力强,中文功底好,对外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对区域国别和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持续关注的学生。综合评价录取是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新模式,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学校希望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为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积累经验,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培养和储备一批高素质人才。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学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对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体现本硕博课程的层次性和衔接性,以提升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思维视野、学术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2016年春季学期起,学校整合了校内语言学、翻译学学科的师资力量和优质学术资源,重点建设了一批语言学、翻译学专业全校通开必修课。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以课堂教学+集中讲座的形式,创新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打破了院系壁垒,盘活了校内资源,对拓展研究生知识体系,带动我校语言学、翻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模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校于2015年设立“孙先东学术创新奖学金、奖教金”,旨在激励硕士、博士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活动,提升学术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搭建面向国内外一流大学、学科、导师的联合培养体系

   2017年4月,我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建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合作开展双硕士、双博士学位项目,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共享师资及学术、教学资源。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遴选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并展开课题研究。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于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搭建新型学术创新平台

 

   2012年以来,学校打破院系壁垒,积极搭建新型学术创新平台,先后成立四个高等研究院,获批两个省部级研究基地,37家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对策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打造特色型高校智库,2016年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成功入围首批CTTI来源智库名单。积极培育学术创新团队,倡导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加快标志性成果产出,成功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39项,发表CSSCI以上高级别论文901篇,出版学术专著187部,荣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4项。加强学术期刊资源整合,先后创办《国际汉学》《国际汉语教育》《区域与全球发展》等学术期刊,不断推进《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名刊建设,完善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高端国际会议,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一、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

   2012年以来,学校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大项目策划及学术规划辅导力度,努力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几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国家级重大项目立项取得重要突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目前,以文秋芳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研究工作,项目成效获得国家及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外语教育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韩震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先后发布400条术语。

 

2012年以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一览表

 

   二、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培育富有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

   为充分发挥我校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的凝聚作用,大力培育、扶持跨语种、跨院系的青年学术创新团队,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2014年起,学校开始实施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目前,14支学术创新团队发展态势良好,建设成效显著,部分团队已发展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青年先锋队,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持。同时,学校立足“双一流”建设需要,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和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和以文秋芳教授、王克非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学者工作坊,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汇聚人才,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阵容整齐、富有创新活力的学术队伍,跨语种、跨院系的协同攻关优势日益显现。

 

 

   三、开展区域和国别研究,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外事大局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文化走出去、区域与全球治理等理念的提出与践行,都对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国家对外人文交流服务,学校以四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先后发布《英国发展报告》《加拿大发展报告》《澳大利亚发展报告》等年度报告,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多份调研(咨询)报告,为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捷克、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贡献了我校学者的智慧力量。2016年,学校创办了《区域与全球发展》学术期刊。2017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中,我校有37家研究中心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四、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2年,学校积极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亟需,成立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以跨语言、跨国别、跨学科为导向,不断加强汉学史、国际中国学、中外人文交流、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外译项目,出版《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等多部年度报告和《20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系列丛书》《中国经典阿拉伯语译丛》等。牵头实施刘延东副总理大力支持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一期建设,启动实施“世界汉学家数据库”建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日本侵华档案《铁证如山》系列丛书外译。中心针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国一策”建议,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并写入了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心翻译出版的《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获得刘延东副总理的高度肯定,并由其为丛书作序。 

 

 

   五、成功举办系列高端学术会议,有效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

   2012年以来,我校先后主办、承办高端学术会议30余场,其中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师大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座谈会,许嘉璐、张岂之等受邀出席并发言;成功举办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亚洲文化与企业发展新动力”,彭龙校长受到李克强总理热情接见;与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外,我校还与马来亚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在境外举办了“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文明的对话——中国-墨西哥研究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举办,加强了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教务处 研究生院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