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才聚文旅 职引未来”人才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 “一带一路”文旅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在北外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03 11:36:13 来源: 学工部 编辑: 花瑞

4月2日,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才聚文旅 职引未来”人才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市2025届高校毕业生“一带一路”文旅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举行。全国就指委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吴爱华,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颖捷,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主持。数十家知名用人单位代表和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王定华致欢迎辞。他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国家战略需要、民生需求,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北外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为党而生、与党同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北外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广泛,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均有分布,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高质量人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北外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促就业三年行动,形成“招生、培养、管理、服务、就业”联动机制,出台多项举措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要适配,持续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王颖捷在讲话中提出,本次活动要充分发挥北京教育、文化科技、外交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共创、共建、共享”为纽带,推动高校、企业、政府深度联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引进服务全链条机制。要深化协同创新,共建产教融合新生态。要勇担时代使命,争做国家服务战略的排头兵。王颖捷在发言中还特别指出北外“就业巴士”是北外精细化服务毕业生的有力举措。

缪沐阳介绍了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本次活动是人才供需适配和产教融合的桥梁,为高校分享教育成果和服务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期待更多青年加入文旅产业,共同书写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林蕙青在讲话中强调,本次活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引才聚才、助力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打造“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新高地的有力抓手。她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求职,尽早实现职业成长,讲好中国故事,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数字创新中贡献智慧和才干。二是希望用人单位踊跃吸纳人才、激发创新发展动力。三是希望高校主动服务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认真组织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四是希望地方压实主体责任,构建更好就业环境,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圆桌交流环节,文旅艺就指委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介绍了文旅艺就指委的工作情况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绘就文旅艺行业就业新蓝图。港湾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姜电波,首旅集团党委常委、副总吴金梅,英雄互娱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王奕等用人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企业经营的情况、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和对高校毕业生素养能力的要求等内容,表达了与高校深化人才培养、供需适配等方面合作的意愿。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代表作求职发言。北外2009届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法语频道主持人、副制片人赵志瑾主持圆桌交流环节。

“才聚文旅 职引未来”人才招聘专项行动首场招聘会同时在北外举行。招聘会聚焦“一带一路”人才需求,邀请120余家用人单位,涵盖多语言服务、旅游服务、游戏动漫、数字文旅、文化创意设计、非遗传承、艺术展演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文旅项目运营管理、融媒体策划、文旅行业研究、海外国家储备经理等就业岗位3000余个,吸引在京高校近5000名毕业生参加。

招聘会现场还设置政策性岗位展位、征兵入伍展位、AI简历与面试体验、简历修改、科创项目、直播带岗、防诈宣传等展位,同步开展生涯、创业咨询,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产业发展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有关部门同志,北外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辅导员和毕业生代表参加活动。

央视新闻、央视国际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报道链接:

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504/t20250402_1185936.html

中新社: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5/04-02/10393695.shtml

《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504/t20250402_2111327043.html

《劳动午报》:http://ldwb.workerbj.cn/content/2025-04/03/content_153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