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处组织召开全校硕士研究生通开课专家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9-11-26 15:12:45 来源: 研究生处 编辑:

 
 
1125下午,研究生处在办公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我校硕士研究生通开课专家研讨会。副校长金莉教授、英语学院张中载教授、外研中心刘润清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丛鹏教授、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陶秀璈教授、文学所王炳钧教授、中文学院魏崇新教授、外研中心陈国华教授、研究生处处长陶家俊教授出席会议。研究生处培养办主任刘银娣副研究员、丁懿楠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处副处长高艺博士主持。
首先,研究生处处长陶家俊教授介绍了全校硕士研究生通开课的历史沿革和现状。他指出,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都为研究生通开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研究生处培养办主任刘银娣副研究员从课程管理角度通报目前三门研究生通开课(普通语言学、世界文学、国际政治)在授课内容、教师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三门通开课召集人外研中心刘润清教授、英语学院张中载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丛鹏教授分别介绍了普通语言学、世界文学、国际政治三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刘润清教授强调了开设研究生通开课的必要性,指出授课内容应定期调整更新,应完善通开课评估、反馈和督导机制。张中载教授指出,应增加研究生通开课的门数,通开课开设、管理应由具备条件的校内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与会专家就通开课的定位、讲授内容、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
 
 
 副校长金莉教授作总结讲话。她指出,十几年来,学校管理层面和院系专家都为硕士研究生通开课付出了很多努力。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达成了几点共识:首先,研究生通开课对扩大研究生知识面、学习研究方法论、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通开课的开设和完善是很必要的,开设门类还应陆续增加;其次,应建立二级科研教学单位和召集人负责机制,成立北外研究生通开课建设委员会,定期研讨通开课授课内容、教师梯队建设等重要问题,应积极申报“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和教改立项,争创精品课程,打造北外品牌。